contact
——學習程度以150%為佳
在記住和學會的基礎上,繼續(xù)進行學習某種知識和技能,其效果優(yōu)于適度學習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“過度學習效應”。
德國心理學家H·艾賓浩斯對這一效應作了最早的實驗研究。他為了測量超過記誦學習所需的過度學習的量,曾以不同的次數(shù)讀過幾組16個無意義的音節(jié)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過度學習材料比剛能回憶的材料保持效果較好,而且其保持效果和原學習的分量大致成比例。
過度學習效應一般發(fā)生在識記學習和辨別學習中。在識記學習中,W·E·克留格做了一項著名的實驗,在完全學會12個單音節(jié)后再進行50%至100%過度學習,1天、2天、4天、7天、14天及28天后所進行再學習中測定的保持量,顯示出過度學習使保持量增加,過度學習不僅促進了記憶的保持,而且對后面的學習增大了正遷移。
在辨別學習中,由于過度學習,使逆轉學習變得容易,這是L·S·里特發(fā)現(xiàn)的。動物(白鼠)在迷路中辨別黑白,達到10次練習中有9次正反應,再增加過度學習,然后再進行逆轉學習,結果逆轉學習次數(shù)減少,即由于過度學習,類似于辨別反應的學習單元的習慣已經(jīng)形成,對逆轉學習有促進作用。六十年代后,關于辨別學習的研究,大多是進行人的辨別學習研究。除了上面的辨別反應說,還出現(xiàn)了位置習性說、消去說、負反應回避說、誘因說、二要素說、觀察反應說、注意說等等。
雖然上述各種學說還在爭議,但一般認為在一定范圍內(nèi),過度學習是必須的,超過了一定限度,將可能出現(xiàn)注意分散、厭倦、疲勞等消極效應,因為過度學習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。可見,過多的過度學習是很不經(jīng)濟的,一般說來,學習程度以150%為佳,其效應也最大。